论文提要:
网络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新体验,但伴随着网络诈骗的是,作为网络犯罪的一种新形式,电信网络诈骗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犯罪分子躲在网络背后进行非法诈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是犯罪分子之间的一堵墙,不法分子以此作为挡箭牌,网络设备和方式使犯罪分子作案和作案成本大大降低。不法分子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也增加了破案难度。
文章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进行分析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的表现的基础上,根据分析提出完善刑法和监管机制、公安机关应加强打击力度、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督、构建跨边界治理的协同机制、构建健全的电信诈骗宣传网络的对策。
全文共7232字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表现特征,治理对策。
主要创新观点: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通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丰富经验,吸取教训打造专业的先进工作机制,开展全链条打击;加大打击力度,推动齐抓共管。整合社会资源,整合街道社区、公安、党员干部等有效群体,对易受诈人群进行重点帮助和引导;优化预警模式,构建健全网络。加强宣传渠道,利用社交媒体等特性,立体化宣传防诈知识,多角度、多方位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和能力。
以下正文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本身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首先其加强信息交流,促进众多信息在全世界进行流通;第二,其能够提高生产力,高效的加速传统行业的生产和学术交流。增加消费和生产力:第三,也是各个层面文化信息交流的好的平台,但是互联网和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最后是一个双刃剑。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发展程度日益提高,网民用户快速增加的情况下,与之相伴而生的电信网络诈骗却发展势头迅猛。网络犯罪占比逐年上升网络犯罪正逐渐成为故意犯罪、刑事犯罪、人赃犯罪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经济犯罪主要犯罪形式。
但网络与我们的生活越近的同时,电信网络诈骗也开始越来越多,电信网络由于网络无时空限制,防不胜防,能够伤害各类群体,社会危害性大于传统诈骗。相关政府机构虽然加大了刑事措施力度,但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社会各领域特别是广大网民,正因为如此,加强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研究,既能使电信网络诈骗理论更加完善和丰富,也能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
二、电信网络诈骗概述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中涉及诈骗定义,可以归纳为以捏造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欺骗他人,骗取其财物的行为,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时,即符合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随着电信、互联网的发展,不法分子开始通过电信、互联网实施诈骗。2011年,最高法、最高检发布了《最高法、检关于办理诈骗犯罪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对通过电话、网络、电信等手段,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实施诈骗行为的,应当从严依法惩处。2018年11月9日,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引》,明确规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虚构事实,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指引》的定义式规定能够充分地阐述“电信网络诈骗”的本质,对司法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
1.易于实现,隐蔽性强
电信网络诈骗和传统欺骗,无论是手机短信欺诈,电话欺诈,窃取“QQ”或者“微信”帐户进行欺诈,整个诈骗过程中的罪犯都不需要面对与受害者的接触,不需要知道受害者或获得他们的信任,只有执行欺骗需要犯罪的工具才能实施欺诈。电信诈骗罪犯主要通过电信,网络手段联系受害者,很难被怀疑。而电信诈骗的组织者也深藏不露,他们往往通过遥控指挥犯罪团伙实施诈骗,甚至将犯罪款项提取或转移到银行,也会租用社会闲散人员或指派团伙,所以受害者当报案不能向调查机关提供嫌犯的身份,身体特征,犯罪现场等信息不利于证据和检测。虽然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都能提供,但数量往往是通过软件更改数量而改变的犯罪份子,而且是非实名登记,依然难以获得有效线索。
2.诈骗方法简单易用
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效率、覆盖性,较少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利用网络提供诈骗信息,一般情况下,行骗者只需一台能联网的计算机即可。他用键盘输入诈骗信息,一条诈骗信息就能在网上发布,一些不法分子还会用其他诈骗软件如按键向导等设置诈骗信息脚本,不需要人工操作维护。脚本会自动发送虚假信息,甚至连键盘输入记录都会白白保存下来。一些电信网络比如网络钱财诈骗,由于犯罪的需要需要一些网站或网址,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100到200元就能买到一整套优秀的网站,为上传网址提供了快速的培训方案,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潜藏其中。虽然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但往往不能进行相应的处罚,这就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成本比较低。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
1.交易诈骗
不法分子在电子购物平台或者微信朋友图等部位发布商品广告,以异常低的价格甚至直接免费送或者高返利、有赠品等手段引诱受害人购买付款,等收款后不发货编取钱财和邮费,或者拍下别人的商品不付款,以及发送链按引诱受害人点击盗取钱财或者公民个人信息等。
2.兼职诈骗
骗子在网上社交平台、论坛等地方发布寻找工作或兼职等广告,以高佣金为引吸引被骗认,以中介费等名义骗取受害人的钱财,或者要求受害人刷单,骗取受害人支付的款项。
3.交友诈骗
不法分子在网络社交平台广泛添加好友,从中饰选出容易被编的对象,建立虛假的好友、情侣等关系,而后以发现漏洞等原因引导受害人将钱财投入虚假理财平台、赌博网站,收割被害人钱财。
4.金融信用诈骗
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向受害人推销虚假的网上货款、办理信用卡、或者提高额度等业务,而后以中介费等种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骗取钱财。
5.仿冒诈骗
不法分子一般是通过网上泄露的个人信息或者盗取他人账号,以冒充亲属、领导、好友等形式骗取被害人钱财,或者直接冒充公检法等政府部门恐吓受害者诈骗钱财。
6.色情诈骗
骗子一般利用黄色网站引流,诱导受害人添加好友或者下载app,以裸聊、约炮、上门服务等由头,诱骗受害人充值充会员支付大金额,骗取钱财。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法律不健全
电信网络管理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现行电信网络重组治理法规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协同性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可以用到的部门立法很多,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立法价值目标并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法律法规的效力及其规范、调整范围的差异,执法主体部门化严重,不便于多部门交叉执法,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也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法律法规的内容覆盖范围相对较窄。现行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法律体系的规范功能还不完备。几天前,我国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电信网络诈骗安全技术保障、防范预警、受骗赔偿等制度内容。
(二)公安机关打击手段单一
受传统的侦查手段所限,电信诈骗案件破案率始终徘徊在低位。侦查技术的更新远远跟不上错综复杂的犯罪行为的变化,侦查技术的单一性导致侦查效能低,主要表现在侦查难、取证难这两个方面。犯罪分子可远程通过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实施违法犯罪,电信诈骗的非接触性无疑给侦查过程造成极大的阻得。电信诈骗没有传统犯罪的蛛丝马迹。侦查人员应对电子证据进行及时采集。但是电子证据多数存在时效短、易丢失等特性,这无疑给证据的发现以及认定方面带来难度。
而电信诈骗跨地域特征明显。单一区域的公安部门己无法单独解决这类案件。然而不同地区的公安队伍在网络侦查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缺三合作。公安内部协同机制的缺失号致大量信息碎片化,案件无法进行及时串并、侦查,导致一些电诈案件的破案之日遥遥无期。
(三)相关行业存在不规范行为
相关行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应具备的社会职责,管理形式化、固定化,纵容不规范的行业行为的发生,在源头上无法堵截电信诈骗。由于电信行业的管理松懈,大量未经实名认证的电话卡被电信诈骗分子收购作为犯罪工具。为节省在技术上的支出,电信企业在来电显示功能上出;现漏洞。这个漏洞被犯罪分子利用,通过任意改号软件对号码进行伪装,冒用公检法人员的身份获取受害人信任,进行诈骗行为。银行部门的银行卡办理流程不规范,造成大量非本人办理的银行卡外流,这些银行卡都是被电信诈骗分子收购后利用起来的。网络行业在信息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上出现漏洞,大量私人信息被“黑灰产业”打包出售。由于网络行业的监控力度不足,大量的钓鱼网站、高仿货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屡禁不止。正是由于这些行业疏于管理,给犯罪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四)缺乏直接联系渠道,无法有效整合
电信诈编的防治工作的治理主体多头,不仅包括公安机关的打击治理,金融、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治理也被纳入其中。然而目前政府对电信诈骗的管理呈现出碎片化的现象,治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三直按联系渠道,无法有效整合。由于日前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跨边界式制度,各治理主体在合作中面临协作不畅的困局。公安机关与电信之间缺乏“直通式”沟通链,无法及时封停涉案电话号码。公安机关在受害人报案后,联系银行进行资金止付工作,往往由于繁琐的文件申请流程,导致资金被不法分子先声夺人地转走。公安机关与网络行业欲乏专用信息交流链,导致涉案的的鱼网站、虚假贷款网站等无法被及时清理,涉案的微信、0Q等APP账号未被及时封停。网络行业未能及时将 APP 举报平台上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安部门,导致大量信息滞后。
(五)宣传网络不完善
公开,公开载体单一。由于缺三明确的宣传责任划分,公安机关、银行部门电信营运部门等治理主体未能建设一套完整的防范宣传机制。电信诈骗手段随着人们的购物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然而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充分研究最新诈骗手法的手法,缺少敏镜度,使得防范宣传始终落后于电信诈骗的翻新速度。宣传载体单一,目前仍有一些地方还在采用发传单、拉横幅的宣传方式。
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的对策
(一)完善刑法和监管机制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离不开网络服务、电信、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协助配合,这既体现在加强这些行业自身的安全防范上,也体现在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上,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标准,才能把相关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因此,制定配套的行政法律规范,明确相关行业治理的主体、责任、标准、义务等,在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两个基本工具是电信网络和银行金融。加强电信网络和金融基础管理工作,健全沟通协作建立及时有效的电信网络诈骗分析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新类型电信网络诈骗的蔓延。公安机关是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职能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公安机关通过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时指出电信网络、金融机构、以及易受骗人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通报宣传和防控工作,从而起到预警控制作用。同时,建立与网络、电信、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部门的协作配合和安全监管机制,对网络服务、电信、金融等部门开展实时安全监控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电信网络诈骗对诈骗活动的发展变化做到不跟踪,及时梳理网络诈骗新动向,从而对此类诈骗行为做好预警控制。
(二)公安机关应加强打击力度
作为电信诈骗的防治主体,公安机关应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星现的高科技性,优化侦查对策,培养既精于案件侦查又熟悉计算机网络业务的综合型人才,加大打击力度。要实现对电信诈骗犯罪这类高技术犯罪的有效遏制。公安机关应科学性得打造专业的网络侦查队伍,通过定期培训提开技侦人员对电话、卫地址追踪的专业技能,注重技术人员对相关网络行业的研究,做到能够快速锁定 卫位置、及时采集电子证据。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管辖区域的电信诈骗的受理与侦查,以及对警情的分析、串并、研判、推送工作,打造新型电信诈骗数据平台,对案件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为案件的开展提供基础信息。
(三)提高网络侦查工作的法律地位和专业队伍建设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不仅关系国家安全稳定与社会繁荣发展,还关系到普通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和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电信犯罪,防止其持续高发,提高网络侦查工作的法律地位迫在眉睫,急需打造专业化的队伍。
整合工作并完善联动机制建设,就各部门而言,加强公安机关各大警种、各层级部门的整体合作,刑侦、网安、经侦、派出所等多个警种部门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围绕案件受理、侦查以及抓捕等方面,制定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规范,通过全警参与、共同作战的协作模式共同狙击电信诈骗犯罪。开展专项治理。加大专项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力度,加强打击销售手机卡、微信号或者QQ号,销售第三方取款人信息、收款银行账号或者收款二维码、公民个人信息这类关联犯罪的力度,斩断生成电信网络诈骗的整个链条,研究、分析、归纳、总结新手段、新战略,多管齐下,有效防范、堵塞电信诈骗。
(四)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督
在电信诈骗防治工作中,应加强电信部门、金融部门、网络运营商的监督,督促三方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电信部门的监督,推动《电信法》,督促通信运营商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度、严防任意改号软件,对群发量大的短信、出处不明的电话加强数据过滤筛查工作,加以标识,通过短信提醒或者直接屏蔽的手段切断传播途径,坚固筑起防治工作的首道防御线。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督,严格按照《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要求,督促金融行业加大审查力度。对非本人办理的账户进行冻结,同时,对存在交易异常情况的银行账号进行定期的审查,在柜台、取款机等地方标注"警惕诈骗"等提示性标语,并且妥善管理银行卡交易的监控录像。加强对电信部门的监督,督促网络运营商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要求,通过技术更新,保护信息数据,防止公民在网上留下的个人信息的外泄。网络行业应妥善保管与电信诈骗相关的数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反馈数据。助其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得问题。各大治理主体应当各司其职,加强自身的监督制度,对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戒。
(五)构建跨边界治理的协同机制
深入开展警企合作,强化联勤联动,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建立由公安部门、通信运营商、金融部门、网络部门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打击防范新型网络犯罪工作联动机制。在公安机关与电信运营商之间构建专用的通讯链防控网络。公安机关应及时将收集涉案的嫌疑人号码反馈给电信运营商,督促其建设黑名单。电信运营商应对涉案的电话进行拦截、封停。在公安机关与银行之问组建资金链防控网络,创建直通式的联系通道,对被骗资金设立查询、救急止付等“绿色通道”。简化繁琐的多重中报,以便即时制止犯罪行动。在公安机关与网络运营商之间构建专用的信息链防控网络。目前电信诈骗的载体多为微信、QQ 等社交APP。公安机关应及时收集涉案的软件 APP 账号发送给相关的网络运营商,督促其及时封停账号,避免出;现更多受害者。网络部门应将 APP 平台上的诈骗举报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治理部门组成联勤协作工作小组,在合成打击、电信工作协调,银行工作协调、防范宣传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深入合作。形成以公安机关为主体,各方力量协调统筹的工作机制,落实各方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分工协作,形成完整高效的精细化打防控网络。
(六)构建健全的电信诈骗宣传网络
通过自媒体、公众号、抖音、微博、社区等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地宣传防诈编知识,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新手法进行经常性宣传;通过真实案例教育,以真实发生的诈骗案例作引导,向公众展示各类常见的诈骗手法及受害者的遭遇,让公众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诈骗的危害性,使得诈骗宣传深入人心;构建健全的宣传网络,增加宣传渠道,将保护个人信息和防电信诈骗列为重点,可通过设计漫画、拍摄创意视频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官传新型电信诈骗的最新类型,借助抖音、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平台进行线上防电信诈骗知识宣传,亦可举行定期的社区宣传工作,比如在每个小区的宣传窗口摆放海报,在源头上堵截电信诈骗,加强构筑防止电信诈骗的壁垒,形成"全民关注"宣传氛围。
五、结 论
当前,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随着互联网的快速高效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样式将会多重多样。网络犯罪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因为网络没有一些时间和空问的限制,防范起来就比较困难。网络犯罪团伙可以通过网络侵入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如:利用身份信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发布虚假信息诱导各网民等。所以,一定要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澄清关于网络欺诈的刑法条款,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提升公众预防和警惕电诈的能力,更好的防范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平台上的用户能够放心使用网络。
参考文献
[1]何锁坡,“零发案”彰显反诈骗宣传新成效[N].珠海特区报,2021-01-18(005).
[2]吴迪,遏制“窃听风云”,保护信息安全的力度亟待加强[N].工人日报,2021-01-06(005).
[3]张智强,防治诈骗背景下银行账广管理探讨[N].滁州日报,2020-12-31(015).
[4]李玉婷,李灵芝,许星月,曹丽媛,黎晓鹏.高校本科生“诈骗”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法制博览,2020(36):179-180.
[5]武上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控制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36):55-56.
[6]王雅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刑事控制体系构建分析[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29(06):42-50.
[7]方康澜,基层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困境与出路——以H 省C县调研情况为样本[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0,33(06):103-112.
[8]罗文华,程家兴,尹乾坤,程斌.电信网络诈骗罪名体系中的证据问题—以7种罪名135 个案例为样本[J]刀中国警学院学报,2020(06):76-82.
[9]陈毅,张志扬,刘梦伟.高校师生网络类诈骗案件防范研究口:法制博览,2020(33):107-108.
[10]陈晓宇.诈骗犯罪成因及治理研究[J]理论界,2020(11):68-75.
[11]宋晓辉,罗勇健.互联网背景下诈骗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门,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0,32(06):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