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中的“基层”,为群众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承担着大量的民事纠纷诉讼,也担任着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问题的“咨询员”、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盘山县人民法院吴家法庭,坐落于盘山县东南部。根据省高院创建“五化”、“示范”法庭的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为方便群众诉讼,盘山县法院党组决定吴家法庭与沙岭法庭合署办公,法庭下辖吴家、沙岭、坝墙子、古城子4个乡镇,常住人口约9万,现有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6名,辅警3名,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庭,是一支真正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司法服务队伍。
“三心”暖法官 百姓留心中
“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这是全国模范法官苗长阔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恰是对他最好的诠释。翻开苗长阔法官一本本厚厚的工作日记,里面装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案件情况……
辖区内的一位老人提起离婚析产诉讼,要求分割共同财产,苗长阔法官遂联合村委会前往双方宅基地了解情况,现场研究解决方案,“百姓事,无小事,为百姓排忧解难,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司法主题”苗场阔法官对助理说道。从水缸、水泵、猪圈等的管理使用权,到双方居住房屋每年互换等权益,每一项都耐心地和双方当事人商量,经历了整整3天的时间,终于制定了双方都满意的财产分割方案。
面对基层繁重的工作,他总结了“三心”工作法,即热心、耐心、诚心,用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耐心为群众化解矛盾,用诚心为群众疏解心结。他有股“钉钉子”精神,把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首要价值,把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作为神圣使命。
提升法庭软实力 夯实建设硬基础
近年来,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法庭开始了改造建设,小小的法庭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从法庭房屋扩建、室外改造工程到内部审判流程—增设诉讼服务分中心,选派一名书记员负责立案工作,实现就地立案、登记移送、开庭排期、文书出具、结案归档,繁简分流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扩建后的法庭布局科学,审判庭、干警办公室及宿舍规划合理,一应俱全,提升了法庭的硬件配套设施。
法庭纠纷多为经济类合同纠纷、婚姻家事、交通肇事民事赔偿等传统民商事案件。法庭共15名干警,年均收案800件左右,年均调解率38.32%,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89.74%。为切实保障疫情常态化下的诉讼服务高质高效,法庭加大网络平台应用,强化“云庭审”平台搭建。庭长张敬唐介绍:截止今年10月底,通过“云庭审”成功审理案件8起,提高诉讼效率,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体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服务理念。
恪守契约精神 优化营商环境
辖区内大小企业600多家,法庭今年上半年结案360件,其中涉企案件高达42%。为满足疫情常态化下企业的多样化法律需求,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庭采取一系列措施:立案前主动调解,诉前慎用财产保全,诉中常态风险评估,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盘锦形象。
盘山县某企业将吉林市某企业诉至法庭,要求被告履行给付货款义务。原告多次索要货款未果,资金链条几近断裂,刘丹法官了解到原告企业的难处后,立刻与被告取得联系,除了解案件内容外,刘丹法官还时常关心被告企业经营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建议被告利用该公司的厂房设备做抵押期间,先把货物销售出去清偿欠款,打消了原告的后顾之忧。几经沟通后,被告决定采用法官的建议,撤回起诉调解结案。
秉承着“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的信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来办理每一个涉企案件,这是法庭全体干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义不容辞应该做的。
百姓事无小事,作为基层法院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法庭始终秉持新时代“枫桥精神”,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用心司法,以法融情,以扎实的履职业绩化解百姓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谱写司法为民的时代新篇章。